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漢堡選單漢堡選單漢堡選單

文字報導

首頁 / 事事報 / 文字報導
::: :::
日期:2022-10-28

【記者陳子萱綜合報導】關掉視覺,打開聽覺,透過他人一字一句描述電影場景與對白,以雙耳感受影像中的情節,在腦中築構起自己的電影世界。台北市身心障礙服務中心15日舉辦口述影像服務活動,活動當天邀請台灣編劇藝術協會理事長黃英雄,講述埃及電影《逆著風的旅行》。除了視障者外,本次活動也開放一般民眾免費體驗口述影像,一同用耳「看」電影,讓民眾體驗視障者感受電影的方式,向大眾倡導視障者的資訊平權。

口述影像服務《逆著風的旅行》於台北市身心障礙服務中心舉辦。 圖/陳子萱

電影開始放映後,觀眾紛紛戴上眼罩,全神感受口述電影。隨著老師語氣的高低起伏,觀眾透過字句建構出腦內的場景,再輔以老師適時分析的電影語言,例如電影中特定物件所隱含的意義,民眾得以體驗到看不見的電影世界。參與民眾呂伊黃認為,用眼看電影和用耳聽電影的主要差別在於專注度,用眼睛可以比較專注於電影上,反觀用耳則需花費很多力氣才得以專注於電影上。活動主辦人陳育棠專員表示想透過本場活動推廣口述影像,「希望透過口述影像活動,讓更多人不僅能認識口述影像,也可以從劇情中一起感受弱勢團體的世界,希望能引起更多人對他們的共鳴與關心。」

參與民眾戴上眼罩體驗口述影像。 圖/陳子萱攝

本次放映的電影《逆著風的旅行》展現了人性的多樣性,講述一位患過痲瘋病的主角和一位孤兒踏上旅程,離開隔離院區並橫越埃及找尋自己的身世。整趟旅程中主角因痲瘋病治癒後的疤痕,而受到歧視與不公的對待,但也同時在過程中尋獲了些許溫暖。陳育棠希望藉由主角的故事,傳達給大眾開放心胸接納身障者的訊息,「他們也是人類多元化的一種,不應從外表或肢體動作的不同而心生差異,他們應該擁有同樣追求美好人生的條件。」

活動主辦人陳育棠專員從旁協助映後的心得交流環節。 圖/陳子萱攝

活動中提供口述影像服務的黃英雄老師其實有著豐富的經驗,90年代於臺北市立圖書館啟明分館辦理電影講座時,他就透過類似於電影辯士的角色,開始了推廣口述影像的旅程,如今已然成為台灣口述影像圈中不可或缺的一人。辯士會以說明或旁白,來幫助觀眾理解默片或外語片的劇情,黃英雄老師便是以類似的方式將影像轉述給視障者理解。此外,黃英雄老師所提供的口述影像不單單轉述電影場景與對白,也會將自身對電影的解讀,以及映像語言的分析,一併詮釋給聽者。讓視障者更能深入體會電影的意義和導演欲傳達的理念。黃老師認為,這樣的口述影像能使視障者有更高的意願進行電影欣賞,讓眼盲心不盲的他們在生命中有保有熱情與動力。透過此種資訊管道,保障視障者擁有更多的娛樂體驗,提升生活品質,落實資訊平權。

本次活動提供口述影像服務的黃英雄老師,在映後與民眾進行心得交流。 圖/陳子萱攝

談到民眾能如何幫助口述影像的推廣,黃英雄老師期盼未來能有更多人投入口述影像服務,在網路上留下更多口述影像資源供視障者取用,讓他們也能一同享受電影所帶來的樂趣。「讓視障朋友在當下得到一點溫暖,(視障朋友)從耳朵裡面接聽了以後,讓他生命裡面有某種啟發。我覺得如果你去做口述電影,然後做到這麼一點點,那就夠了呀。」

back to top
回首頁 政治大學 網站導覽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