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漢堡選單漢堡選單漢堡選單

文字報導

首頁 / 事事報 / 文字報導
::: :::
日期:2022-10-21

【記者蔡愷恆台北報導】「手完成的話——時局下的李石樵人物畫」展覽於15日在二二八國家紀念館開始展出。展覽展出李石樵自1930年代至1960年代的人物油畫作品,反映出他經歷的時局轉變與政府壓迫。展方也爬梳歷史資料,呈現李石樵與友人在二二八事件中對於政府的感受以及實際遭遇,讓觀眾更深刻地了解畫作背後的政治脈絡。

手完成的話——時局下的李石樵人物畫展覽入口。封面照片為〈市場口〉,刻畫出二二八事件前的台灣社會景象。 圖/蔡愷恆攝

李石樵於日治時代積極參與文藝團體,屆時的文化圈與政治圈是部分重疊的,從他畫作中可看出他對社會的關懷。李石樵的過去作品〈唱歌〉呈現戰後迎接光復的景象,當時他還與藝文圈共同成立「歡迎國民政府籌備會」,可見文人一代的興奮之情。然而,後來對於國民政府施政方式的失落之情,使他將〈唱歌〉銷毀,並創作了諷刺時事的著名畫作〈市場口〉。

李石樵的畫風於二二八事件後轉變,從原有的社會主義寫實畫風,逐漸改為難以解讀的立體派。二二八事件後他受到政府連夜審問,身邊友人也近乎全數遭受波及,飽受衝擊的他,知道自己無法如過去一樣明確表達立場,因此改將思想寄託於畫作中。李石樵次子李延年補充,不同於文學家,容易在作品中顯示立場,畫家反而比較容易隱藏自己的想法,能夠把想法放在畫裡面,而不被政府解讀出來。

展內將李石樵受人委託之作品〈蔣中正先生〉(左),與他受彭明敏案影響所私下創作之〈大將軍〉(右)並列,從兩幅畫中比較李石樵對蔣介石的態度。 圖/蔡愷恆攝

二二八國家紀念館這次舉辦展覽的初衷,是期望能還原美術家參與政治的歷史。通常過去關於李石樵的研究僅隱晦說明政治之於他的影響,然而這次展覽中直指出他們間的關聯。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專員陳文恬引用李石樵的語錄說:「今日的藝術必須有主題意識,進而確立目標。畫家應具備全心全意深掘現實的態度,以及完成富有美感價值的企圖」,他希望展覽對當代的影響,便是還原歷史真相,將過往不敢說的陳列出來。觀眾吳玫誼也點出政治與每個人的關聯,「之前很多人說,藝術歸藝術,政治歸政治,但這是大家對政治有誤解,其實政治就是大家的生活。」

展方將在爬梳文史資料時蒐集到的相關照片與檔案,如三二事件重要人犯名單、李石樵與藝文圈友人之合照,以及皇民奉公會成員資料等。 圖/蔡愷恆攝

李延年認為此展覽有助於促進歷史對話,他表示轉型正義對於台灣社會而言,是為了避免重蹈覆轍,走回專制體制。他樂觀地說:「大家放開心胸去討論這個事情,社會就很安定、和諧。也不用有什麼仇恨,反正大家都活下來了。」觀展的李小姐(化名)則認為歷史需要有人持續傳承及解說,才能讓下一代了解歷史事件,並認知到畫作背後的意義。陳文恬則認為對受害者家屬來說,轉型正義可以幫助他們了解過去,以及深刻得知當初為何遭受迫害,「我們在說轉型正義,追求的就是一個真相,這個真相對很多家屬而言都很重要。」

圖為二二八國家紀念館內供觀展民眾留言一處。展覽盼能鼓勵大眾了解畫作後的政治背景並還原歷史真相。 圖/蔡愷恆攝

back to top
回首頁 政治大學 網站導覽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