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程瀚慶綜合報導】6日晚間,桃園市發生一起死亡車禍,行人未遵守交通號誌就直接穿越斑馬線,遭直行車撞上而傷重倒地,幾秒後,另一輛直行車疑似因未注意路況,二度輾過行人,造成其傷重不治。案發影片顯示,當時路口光線充足,懷疑第二輛直行車因擋風玻璃的隔熱紙透光率不足,導致駕駛視線不清,此事件引起網路上對隔熱紙相關法律的討論。
比較隔熱紙施工前(左)與施工後(右),可以發現視線明顯受到影響。 圖/宏陽隔熱紙提供
在台灣,一般民眾購買隔熱紙時多以隱密性為優先考量,汽車隔熱紙透光率越高,車窗就越透明;相對的,透光率越低,車窗顏色就越深、越無法一眼就看見車內狀況。宏陽隔熱紙老闆曾進發表示,「一般年輕人大多較追求隱密性,喜歡透光率約在30%上下的隔熱紙。」如果使用低透光率的隔熱紙,站在車輛前方也很難看清駕駛的臉。不過,汽車駕駛人謝智宇也憂心,當他在開朋友的車的時候,發現透光率較低的隔熱紙,在夜晚能見度也較低,「感覺很像晚上開車戴著墨鏡,對新手駕駛可能會有影響。」
不同透光率的隔熱紙呈現出的顏色深淺差異。 圖/宏陽隔熱紙提供
目前針對隔熱紙透光率,我國並沒有明確的規範標準。日本、歐盟、中國等國家都有限制前擋風玻璃貼上隔熱紙後,整體透光率須大於或等於70%,而我國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三十九條及第三十九條之一雖然有規定不得黏貼不透明反光紙,卻沒有明確說明透光率標準。台中區監理所技事鄭健保說明,現有的規定無法針對私家車隔熱紙進行任何限制,除非反光性很強導致無法看進車內,才能夠判斷為不合格,要求車主改善。
對於透光率標準,長期關注台灣交通議題的企鵝交通手札版主吳祥瑀提到,駕駛人可能因為白天太陽太大,為了追求隔熱良好而選擇較黑的隔熱紙,「白天可能還可以,但用路人可能會因為晚上太黑,而開遠燈或把燈改亮,造成對向來車行車危險。」他希望政府可以針對隔熱紙加玻璃透光率制定明確的界限,讓用路人參考。
現有針對營業車輛的透光率標準,是由驗車員目測檢驗窗戶是否可以看到車內。 圖/台中區監理所車輛管理科提供
然而,也有民眾對制定明確規範持反對意見。謝智宇認為,比起制定法規強制規定所有人,根據自己的能力挑選適合的隔熱紙更重要,「感覺因為隔熱紙發生事故的機率偏低,技術好的話其實影響不大,但如果新手駕駛就會出問題。」曾進發也認為,為了晚上行車安全犧牲掉隱密性和白天的隔熱效果是弊大於利。
讓隔熱紙規範更加明確雖立意良善,但修法仍需更多協調及討論。鄭健保建議,如果可以定出一個統一的規範當然最好,但實務上還是要考量很多不同的條件,「舉例來說,市區因為夜晚光線較為充足,或許就可以接受透光率較低的隔熱紙,但若是山區或鄉間可能就不適合。」未來修正隔熱紙相關法規時,或許也應該考量不同環境,才能制定出最完善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