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漢堡選單漢堡選單漢堡選單

文字報導

首頁 / 事事報 / 文字報導
::: :::
日期:2023-10-20

【記者伍家欣綜合報導】寧靜的展場中,人們熱絡地用手語溝通著。雲林縣聽語障福利協進會於9月23日至10月29日,在斗六行啟紀念館舉辦《以我的名字呼喚我》我的手語名-雲林地方聾人文化特展。這場展覽是協進會歷時近兩年,調查了雲林地方聾人88個手語名的成果。主辦方希望透過為期一個多月的展覽、講座和活動,讓大眾深度了解聾人的文化,並且保存逐漸式微的手語名。

計畫團隊由聾、聽人共同主持,團隊秉持著「聾人事務、聾人參與」的精神,在每個環節上都有聾人參與和決策。圖/伍家欣攝

「手語名」對聾人來說就像是本名一樣,它代表著每個獨特的人,並具有指稱人物的作用。手語名的取名方式很多元,可以透過該人物的外觀、行為或是擷取中文名等方式取名。例如一位女聾人的臉上有顆明顯的痣,她介紹自己的手語名時,可以用食指比著那顆痣,並翹起代表女性的小指,這個手語名的意思為「痣女」。而手語名通常以視覺上最明顯的特徵取名,這也是聽、聾社群間取名文化的不同。

有些手語名帶有性別標記,翹起小指表示女性,翹起大拇指表示男性。圖/伍家欣攝

因教育現場的轉變,越來越多年輕聾人不知道手語名是什麼,這也是協進會舉辦展覽的原因之一。計畫團隊中,負責田調訪問的老師黃麗馨表示:「如果沒有做這樣的保存跟研究,那未來的聾童就會不知道手語名的存在。」手語名是聾人特別的文化,任教於雙蓮國小聽障資源班的教師陳志榮也認為保留手語名很重要,因為它代表著聾人的身分,是在聾人圈子裡存在的證明。此外,若聽人擁有手語名,則能夠更容易地融入聾人社群中,與他們建立關係。

手語名同時也象徵著聾人自身的認同感與歸屬感,展覽聾人代表韓佳穎解釋:「在我的朋友圈裡面,如果只叫我『韓佳穎』的話,我是沒有感覺的,因為它跟我的連結沒有那麼深。」並進一步舉例在他的聾社群中,若被他人以中文正式名稱呼,除了會有距離感以外,還有不被尊重、不合或是敵對的感覺。像是私下講他人壞話時,就會逐字打出該人的中文正式名,而非手語名。

圖為展覽系列活動,本場〈手語小教室:幸福食堂〉由協進會資深手語老師黃麗馨主持,透過生活化的主題讓大眾一起學習手語。圖/伍家欣攝

曾就讀聽障班的參觀民眾葉冠翔提到,就學時老師沒有幫學生取過手語名,而觀展前自己也不知道手語名是什麼。當現場眾人集思廣益為葉冠翔取了一個手語名後,他說:「我覺得很有趣,而且有這麼多和自己一樣的人,我有點感動。」主辦方期許透過這場展覽,能夠拉近聽聾之間的距離,並讓聾人們看見自身文化的重要性,使手語名能夠繼續傳承下去。

back to top
回首頁 政治大學 網站導覽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