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岳雋台北報導】在古色古香的老屋裡,大朋友和小朋友們用墨水壓印出萬華的歷史記憶。《卡哩卡哩——古老印刷不無寮工作坊》9月28日在剝皮寮歷史街區舉行,結合2024古蹟日系列活動推出傳統的「ガリ版印刷」體驗工作坊。淡江大學資訊與圖書館學系兼任助理教授吳宇凡擔任此次活動的講師,利用傳統印刷術帶領參加工作坊的民眾描繪剝皮寮的特色建築風貌,也促進民眾認識剝皮寮的在地文化資產。
講師親自示範如何使用蠟紙印製出想要的文字和圖案。圖/林岳雋攝
「ガリ版印刷」是刻版印刷的一種,會將蠟紙平鋪在鋼板上,並使用謄寫筆在蠟紙上刻畫要印刷的內容,再塗上墨水壓印到紙張上。因為刻寫蠟紙時會發出「卡哩卡哩」的聲響,所以被稱作「ガリ版印刷」。活動主辦方代表湯鈺萱說明,剝皮寮所在的萬華曾是印刷產業的重要據點,配合古蹟日系列活動舉辦工作坊,讓民眾實際體驗傳統印刷,希望能喚起大眾對萬華的集體記憶和推廣地方文化。
參加工作坊的學員們在蠟紙上用鉛筆描繪要印刷的文字和圖案。圖/林岳雋攝
談到萬華的印刷歷史,吳宇凡說,日治時期《臺灣日日新報》總部設立在萬華,由於每天報紙的出版量都非常大,需要外包給其他廠商印刷,因此吸引許多鉛字行、印刷廠、裝訂廠如雨後春筍般在萬華聚集開業。戰後雖然日日新報停刊,但萬華出版印刷的成熟產業鏈也吸引許多報社在此創立,如聯合報和中國時報。但隨著印刷機械化的風潮來臨,印刷機的噪音讓印刷廠愈來愈不適合在都市生存,政府就輔導他們遷移到中永和地區。「像是現在中和的建一路上,有很多印刷廠都是從萬華遷移過去的。」吳宇凡解釋。
吳宇凡認為,印刷是文化的載體,「除了講解之外,帶領民眾動手做更能增加體驗感,同時也讓我發現傳統印刷技術在現代能朝體驗經濟發展的可能性。」不僅傳遞知識,大眾也可以從不同的視角了解地方文化。
活動圓滿結束,學員們和工作人員們開心地和講師拍大合照。圖/林岳雋攝
而這次參加工作坊的民眾年齡層也十分廣泛,除了有家長帶著小孩來體驗,現場也有許多長輩。參加工作坊的民眾張先生(化名)分享,大概50年前上國中時,有使用過刻版印刷印製考卷,但現在能接觸到刻版印刷的機會非常少,因此想藉由工作坊重溫刻版印刷的感覺。民眾陳先生(化名)覺得在數位時代下平常比較少接觸到傳統印刷,透過手作的方式體驗非常有意義,「比起數位印刷的制式和生硬,反而覺得傳統印刷製品更有溫度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