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漢堡選單漢堡選單漢堡選單

文字報導

首頁 / 事事報 / 文字報導
::: :::
日期:2024-12-27

【記者施名真台北報導】「移工在台灣可以懷孕嗎?」由桃園市群眾服務協會(以下簡稱協會)舉辦的「Women no cry:移工媽媽生命故事展」,19日在松山文創園區開展。本次展覽藉由移工媽媽的育嬰小物、黑白攝影照與紀錄片,向大眾說明移工在台灣懷孕的相關規範,期盼人們了解異地生養的不易,並解開台灣民眾對於移工懷孕的疑惑。

展間入口右手邊的牆上,展出貼出多個移工媽媽及民眾的常見問題,例如「我家看護懷孕了怎麼辦?」、「移工懷孕為什麼不回國生就好?」作為民眾認識移工在台懷孕議題的起點。接著,策展團隊以「如果你是安娜」為題,邀請觀眾以女性移工的身分,進入一場在台灣懷孕的選擇題,一起尋找懷孕時的求助管道、工作與生育的平衡,並思考寶寶未來的安置問題。

註:安娜代指移工,安娜是移工中常見的英文名。


展場角落擺放許多移工媽媽的「育兒小法寶」,像是菲律賓的移工媽媽Lim(化名)為了讓寶寶回菲律賓能適應環境,因此特別使用菲律賓進口的嬰兒油。圖/施名真攝

展場左側的牆上,播放著《飛機飛過的時候》紀錄片,當中一位名為Rini的移工媽媽表示,「雖然一邊顧阿姨、一邊顧小孩很累,有時候連休息的時間都沒有,但我很開心。」來自印尼的Rini已經在台灣工作十年,主要從事家庭照護工作。原本打算回印尼待產的她,因為伴侶的工作合約尚未結束,但又不希望父親缺席孩子的成長過程,因此夫妻倆決定在台灣工作生子,之後再帶寶寶回印尼。


紀錄片《飛機飛過的時候》中,來自印尼的移工媽媽Astutye(化名)找不到允許她邊育兒、邊工作的雇主,這使得她將和孩子面臨長時間的分離,錯過彼此共同成長的珍貴時光。圖/施名真攝

然而,移工在台灣生養的過程並不容易。Rini不僅需要賺錢供養印尼的家人,還要負擔寶寶的生活費。仲介曾利用Rini的經濟壓力,恐嚇她若懷孕就會被遣返回國。但協會勸募專員王靜儀表示,「移工在台灣懷孕跟生產是合法的,這也是她們的基本權益。」此外,移工懷孕時工作能力可能會下降,身體負擔也會增加,因此雇主常用懷孕以外的名義將她們解雇。由於工作簽證限制,移工媽媽必須在產後兩個月內積極尋找新雇主,因此小孩可能送回母國給家人照顧,或自行尋找認識的同鄉保姆照料。

民眾張北北(化名)認為,人們在批評移工成為失聯移工時,應該也要反思我們的制度是否有所疏失,使得他們必須鋌而走險,走上非法途徑。圖/施名真攝

「職場上懷孕雖然有《勞動基準法》與《性別工作平等法》保障,但其實不論是本國勞工或外籍移工,都可能面臨懷孕歧視。」國立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教授劉梅君說明。雇主多半只在意勞工的經濟產出,因此不希望員工懷孕。有些移工可能因資訊不對等及語言隔閡,誤以為懷孕會被遣返或觸法,於是挺著孕肚逃離,成為失聯移工。


劉梅君補充,移工已經成為台灣勞動力市場不可或缺的群體,應有更周延的生養配套措施,並對移工們更友善,他們才能安心在台工作與生活。圖/施名真攝

民眾陳小姐(化名)駐足於擺放移工育嬰小物的角落許久,並拿起來自印尼的寶寶按摩油嗅了嗅,「我覺得這些育嬰小物會把移工媽媽具象化,將她們當作一個孕婦、個體看待,而不單單只是移工。」長期關注移工議題的民眾邱郁晴認為,除了保障移工媽媽懷孕的權利,也該反思移工懷孕將對雇主造成什麼影響,「希望每一段雇傭關係都能和諧共處。」

back to top
回首頁 政治大學 網站導覽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