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漢堡選單漢堡選單漢堡選單

文字報導

首頁 / 事事報 / 文字報導
::: :::
日期:2024-12-27

【記者林岳雋台北報導】展燈的光芒照映在作品上,讓平凡生活中稍縱即逝的片段成為主角。當代一畫廊於20日至隔年1月24日舉辦《小時光》四人聯展,陳宏群、林文斌、林承翰、鄭芸婷四位藝術家透過觀察生活中的細節,分別以版畫、油畫、篆刻與壓克力等媒材創作,呈現藝術家對日常的感悟。
《小時光》展覽以明亮的白色空間凸顯作品,讓藝術家透過展品與觀眾對話。圖/林岳雋攝

「《小時光》就是藝術家們在日常生活中擷取靈感的時光。」當代一畫廊行政助理鄭楷臻說。在籌備展覽的過程中,畫廊發現藝術家們更想呈現的是從日常發想作品的過程,因此決定以四位藝術家的創作日常為展覽主題。「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藝術家們擅長透過觀察,擷取生活的美來進行創作。」鄭楷臻希望觀眾踏進畫廊後,能看見藝術作品對日常之美的詮釋。
〈在之間XI-白日夢〉(右)描繪陳宏群對城市更迭的想像,〈空間位移No.11〉(左)是林文斌挪用電視故障的雜訊畫面,呈現人事物快速移動的閃爍感。圖/林岳雋攝

白色牆上懸掛著鮮豔的一抹藍,是陳宏群的作品〈在之間XI-白日夢〉。作品以大面積的藍綠色鐵皮圍牆為主角,鐵皮上的門和雲朵則象徵對工地的想像。陳宏群以畫筆描繪兒時在工地外等待父親收工,但在圍牆外的他卻無法窺探圍牆內建築過程的記憶。陳宏群說:「工地的圍牆是有生命力的,它的出現和消失就是城市變遷的過程,我想捕捉的就是這段日常風景。」

《空間位移》系列作品,源自林文斌每天通勤時的觀察,「對我來說捷運上匆忙移動的人群,每個人的身影都是時間定格的片段,我想把這些片段紀錄下來。」林文斌解釋,他運用油畫顏料呈現鮮豔色彩,以對比強烈的色塊交錯拼接,凸顯視覺衝擊力,藉此表現大眾在繁忙的生活節奏中,時間一直被切割的感受。


不同於其他藝術家展出的平面畫作,林承翰的《追風:回音藏石》系列作品以石頭作為媒材,結合傳統篆刻藝術與現代文化。「篆刻就是我紀錄日常的一種方式。」林承翰在印石上刻畫〈9453〉、〈簡單愛〉、〈思念是一種病〉等流行歌曲的歌詞,將歌曲作為生活經歷的寫照,融入作品中。此外,林承翰更在每個印石上黏貼玩具小汽車,期望觀眾觀看作品時,聯想到駕車時伴隨音樂的日常。
《追風:回音藏石》每個作品的字體都是獨一無二的設計,呼應林承翰對每首歌曲的情感詮釋。圖/林岳雋攝

鄭芸婷的系列作品《Good Luck Minis》是以友人贈送的迷你塑膠動物雕像為底圖,再重新描繪輪廓,並使用四色套印(註)技法印製出的版畫。「因為無法預測顏色疊合後的效果,所以每幅版畫的最終呈現,都可能與印製前的想像完全不同。」鄭芸婷認為製作版畫的不可預測性,就像他學習美術時,在理論與創作間抉擇的心路歷程,「在大學時我很專注研究美術理論,但接觸版畫後,又讓我在報考碩士班時選擇投入版畫創作。」

註:四色套印是彩色印刷時的一種套色模式,藉由四個顏色油墨疊印來呈現原稿的色彩。
近看《Good Luck Minis》系列作品,能發現動物的色彩是由版畫印刷出的細碎圓點堆疊而成。圖/林岳雋攝

觀眾林先生(化名)認為,參展藝術家透過描繪實物展現抽象的感受,是展覽最顯著的特色,「每個藝術家的展品間看似沒有關聯,但全部看完後會發現,藝術家們都在用特殊的視角解析日常片段。」觀眾黃冠傑則表示,自己也學習過篆刻,對林承翰的作品特別有感觸,「他的作品突破傳統篆刻元素,嘗試與流行文化結合,是我覺得難能可貴的地方。」

back to top
回首頁 政治大學 網站導覽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