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漢堡選單漢堡選單漢堡選單

事事報

首頁 / 事事報
::: :::
日期:2024-12-13

【記者施名真新北報導】陰雨綿綿的淡水街頭,無家者大哥因冷風而凍紅的雙手,緩緩接過熱騰騰的咖哩湯餃後,露出一抹淡淡的微笑致謝。「『流浪的日子』 認識人生百味三部曲」系列活動的第三部曲,於8日在淡水的爬上坡?好書室舉辦。活動由爬上坡?好書室與人生百味合辦,期望透過民眾共煮與上街發餐,推廣無家者飲食來源不穩定的議題。


參與者們自備家中用不到的食材至書店共煮,接著一同上街發餐,期盼能在寒冷的淡水冬日中,帶給無家者大哥大姊們一絲暖意。圖/施名真攝

「吃飯是很好親近的社交模式。」人生百味的石頭湯計畫夥伴黃怡甄表示。因為吃飯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事情,因此發餐比較容易與無家者們開啟對話。爬上坡?好書室負責人鄭書婷帶著參與者們,穿梭在淡水捷運站周邊的巷弄,尋找無家者大哥大姊的身影,準備將剛出爐的咖哩湯餃與芋圓甜湯送至他們手中。

參與者們分別帶了不同的食材至書店共煮,由今年12歲的邱米睿擔任主廚,負責熬煮咖哩。雖然大家互不相識,但志同道合的心使得彼此之間沒有隔閡。大家一邊低頭削蘿蔔、切青菜與板豆腐,一邊談著淡水無家者的現況。鄭書婷表示,希望參與者透過共煮來交流彼此對議題的想法。


備料的過程中,參與者們紛紛討論著稍後上街該如何與無家者們互動,並熱切地期待大哥大姊們喜歡這次的餐食。圖/施名真攝

公園的大樹下,無家者大姊用兩支雨傘、一張椅子,搭起了一個躲避細雨的居所。曾任國立政治大學萊特街頭(無家者服務社)的社長謝昕芸說明,無家者們取得食物的方式以團體或民眾發送餐食,以及打零工的收入購買為主。黃怡甄表示,「許多無家者們從事勞力工作,而且年紀較長,偏好調味較重的食物,因此飲食以便當為主。」不過因為發餐時間不固定,所以食物來源較不穩定。淡水捷運站附近橋墩下的無家者多已入睡,身邊擺著泡麵與罐頭,恰巧有位無家者大哥拿著幾顆饅頭走回來休息。這是他們普遍的食物來源。謝昕芸提問,「哥姊這樣營養不均的飲食習慣,算是對生活的妥協?」無家者們一方面因為能填飽肚子而心存感激,但也因為無法完全自主掌控自己的飲食而感到無力。

謝昕芸補充,台灣的無家者大多有高齡、牙口不好的問題,因此不太容易進食或吃完整份便當,這可能被大眾誤解為浪費食物,但其實無家者的內心也感到很兩難。圖/施名真攝

隨著活動來到尾聲,參與者們紛紛收拾鍋具、清洗碗盤,並一邊分享上街後的體悟。「在送餐的過程中,大家會蹲下與無家者們互動。」民眾蘇庭分享,「我覺得這是一種平等的交流,讓我發現我們和無家者其實沒有太大的差別。」鄭書婷也期盼未來能組成團隊,定期共煮與上街發餐,讓更多人認識無家者。一頓飯不僅能讓人溫飽,也能拉近民眾與無家者的距離。黃怡甄則堅定道,「希望這個社會不排除任何一個人。」


黃怡甄表示,許多無家者即便存到足夠租房的錢,但仍會因為年紀、形象標籤或工作不穩定等因素,而被拒之門外,再次流落街頭。圖/人生百味提供

back to top
回首頁 政治大學 網站導覽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