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漢堡選單漢堡選單漢堡選單

圖文專題

首頁 / 助理作品 / 圖文專題
::: :::
日期:2021-05-28

【記者顏沛晨、李貽安、林雨翾、游昌儒綜合報導】「鈴鈴鈴……,」凌晨三點一道刺耳電話鈴聲劃破深夜寂靜,來自馬來西亞的專員鄭珍真睡眼惺忪下床接起電話。話筒另一端,同事急切轉達一名印尼看護疑似遭到性侵。恍若與時間賽跑,得知個案聯絡方式後,鄭珍真立即撥電話給移工Watty(化名),除了緩和對方情緒,也教對方如何收集證據。接著,協助Watty填寫資料、報案、驗傷,幾乎所有流程她都陪在身旁。
 
「每次Watty上法庭、做筆錄都被迫揭開傷疤……,回想那段記憶伴隨而來的總是顫抖、昏厥、大哭,」面對受困移工無助且恐懼的眼神、焦躁不安的心等等傷痕,都是鄭珍真與同事們的日常。
 
她是現任職於勞工救援組織、桃園群眾服務協會(以下簡稱群眾)的工作人員。


鄭珍真現於菲律賓工作室及庇護中心處理移工法律相關文件,並協助庇護所之運行。 圖/游昌儒攝
    
衝在第一線 群眾救援受困移工

2008年創立的群眾,最初為本國籍勞工爭取權益,後來漸漸發現移工在工廠裡佔多數,卻沒有任何保障。6年前一群工作夥伴操著不太流利的外語,嘗試幫助移工。他們是群眾的工作人員,平時負責移工救援,替外籍勞工爭取他們應有的權利。

包括鄭珍真在內,目前群眾內部工作人員共有20多位服務本勞和移工的工作人員。以移工救援數量來說,從2014年至今,群眾結案的救援案件高達1419件,平均每年救援超過200位受困移工,其餘諮詢個案更是數以千計。身為全台少數的移工救援組織,無論案件大小,群眾總是衝在最前線。

群眾雖設立於桃園,但服務範圍卻遍及全台各地。協會主要分為服務處與庇護中心兩部分。前者提供法律諮詢、勞資爭議協調、移工培力計畫與議題倡議等多項服務;後者安置因職業傷害、性侵暴力、罹患重症、懷孕等因素而無法工作的移工。在移工獲得安置後,群眾會協助移工申請政府每日500元的食宿補助金,也會提供免費住宿、醫療與餐食等日常起居服務,使移工得以喘息。

相較於其他救援組織,群眾考量到不同國籍移工因文化、飲食習慣與相處模式相異,近年來更陸續成立了菲律賓、印尼與越南三個不同語言的庇護中心,讓移工在台灣感受到家鄉的歸屬感。


群眾平時舉辦培力課程,向移工傳遞日常用語及知識外,也教導他們捍衛自身權益。 圖/游昌儒攝
     
異鄉懷傷 「挺移工」訴說移工來台處境

根據勞動部統計,來台移工人數,自2010年起約42.5萬至今年三月的71萬,僅十年間,移工成長人數成長近30萬。移工多從事家庭看護、工廠技術員或漁工,在高勞力、高工時的環境中,默默撐起台灣的GDP。大多數人不追求功成名就,也不需要大力誇讚,他們只想盡量努力工作、賺錢,回鄉時,讓家人過上一段好日子,卻可能事與願違。

「離家的唯一理由,是因為愛家。」因受性侵而安置在庇護所的Watty,原本養家糊口的看護工作一夕間化為夢魘。她不時看著手機上家人照片,向群眾工作人員傾訴憶起家庭時的無奈。
 
她的心破了,衣錦返鄉的夢想也瀉了一地,什麼都流光了。
 
其實Watty的遭遇並非單一個案,更像是一個折射,映照出外人看不見的台灣血淚移工悲歌。

「嗶」下班打卡的聲音對上班族而言是再熟悉不過了,不過家庭看護卻永遠聽不到這聲響。平時幾乎24小時在阿公阿嬤身旁,好不容易進入夢鄉也可能隨時被喚醒。一個月只有兩天假,隨時待命換來的卻是最低薪資1.7萬元,還不受《勞動基準法》保障。 

機器高速運轉,燠熱空氣蔓延整座工廠。霍霍霍機械切割,一不留神,鮮血如湧泉般不止。危險的工作環境、搬運粗重的材料,廠工每天冒著受傷的風險賺取微薄薪資。

漂泊於海,受制於船。無論清晨還是黑夜,漁工們皆擺盪於大洋,珍惜兩三個小時的睡眠。吞忍船長的施暴羞辱,拖著遍體鱗傷堅守在船板上。

跨越重重障礙,移工背負家庭期待、支付龐大仲介費遠渡來台,只是想努力賺錢換取更好的生活,沒想到,渡過一片海洋後,換來的卻是滿身傷痕。這些角落中一個又一個的受困移工真實故事,成為群眾發起「挺移工」、「移工在台灣」的初衷。

2020年,群眾決心在臉書創設「挺移工」、「移工在台灣」為對外宣傳窗口,讓移工遭遇得以曝光。平台紀錄移工在台的工作紀錄及內心感受,並訴說一則又一則的故事,與大眾展開對話,也試圖喚起人們對移工處境的關注。

「我覺得說故事很重要,因為它是真實的,無需過多詮釋,便能感動他人。」群眾執行長杜光宇發自內心說道,當更多人對這些故事產生興趣,便會想深入了解,並思考如何改善現況。有著人類學背景的他,比起向人談論高深龐雜的移工政策,更期望藉由故事拉近台灣人與移工之間的距離。


群眾平時舉辦培力課程,向移工傳遞日常用語及知識外,也教導他們捍衛自身權益。 圖/游昌儒攝
   
搭起雙方溝通橋梁外,挺移工其實也是受困移工的求救管道。

「對移工而言,臉書是最容易求救的管道。」鄭珍真觀察到,比起電話求救,臉書提供移工相對安全的空間。而當群眾收到求救訊息,便會開啟救援服務,從提供諮詢、蒐集證據、協助報案、陪伴移工至勞工局或勞資糾紛調解委員會,通通一手包辦。結束所有流程後,再將移工送到庇護中心安置。

 結合心理課程所學 撫慰無處安放的心靈

但群眾的救援移工之路,一路走來並不容易。如何用同理心等最適切方式來安撫情緒近乎失控的受困移工,對未必具備心理學專業的工作人員來說是一大挑戰。

燈光昏暗的庇護所內,一位曾被強姦的印尼移工幾近瘋狂地哭鬧。「我不知道怎麼幫助她,我還把自己的小孩帶到她面前,想說讓她想起自己的小孩,就能度過難關,結果她把小孩推開。」來自印尼的群眾通譯Amanda回憶。在群眾第一次接手印尼同鄉重大個案時,她壓力大、情緒不穩,又因不知如何安撫個案的挫敗經驗,使她往後不斷自責,心情低沉一段時間。


Amanda想起2001年剛到台灣當廠工的日子,對移工處境深有同感。目前在群眾擔任通譯外,也幫助相關協會調解新住民家庭暴力事件。 圖/游昌儒攝
   
2017年,剛加入群眾擔任通譯的Amanda第一次投身移工救援。即使過去有調解外籍配偶糾紛的經驗,現場畫面仍嚇壞了她。

所幸2018年,經群眾提案,新北市政府舉辦第一屆「心理諮詢雙語通譯人員」培訓課程,Amanda主動報名。聘任專業諮商師教學,為期14週的課程中,她學習同理個案技巧和創傷心理調適。幾個月纏繞在心中的結緩緩解開,她逐漸能抽離自己的情緒,不再深陷於個案的情緒風暴中。

作為提案心理諮詢課程之一的鄭珍真,在群眾服務過程中,看見許多滿懷熱忱的通譯夥伴,因為不知道如何處理救援中受困移工的情緒,隨時繃緊神經被其所牽動著。這無形中可能導致移工二次傷害,也讓自己內心蒙上一層陰影。

「一些職業災害移工,做工受傷就斷了手斷了腿,可能大家都覺得他看起來沒事,但心理方面可能沒照顧到。」鄭珍真臉色凝重地說。她深知瞭解移工心理狀況的重要性,但制式的通譯訓練裡,除了法規運用、簡易翻譯外,並未教心理相關知識。

當Amanda再次遇到棘手案件,是新店某戶看護傳出被施虐事件。即便她學過心理相關知識,實務上仍有許多變數,但比起過去沉著專業。過去的課程使她逐漸領悟到:「幫助別人前,得先照顧好自己。」把自己的狀態調整好,才有機會照顧更多的人。

那天Amanda趕往現場時,迎接她的卻是雇主潑滿一地的冷水,極力撇清施虐事實,但最讓感到她心寒的莫過於受虐移工委婉的一句話:「姐姐我沒事,妳回去,妳不要再來了。」

她想到用印尼語表示自己也是同鄉,表示能體會他所面臨的處境。但此時移工情緒潰堤,大聲怒吼:「我再也不相信印尼人了,仲介的通譯也是印尼人,為什麼他就不幫我。他不相信我,我也不相信你。」

她努力翻找過去相關經驗,深知移工心理狀態極不穩定,需要及時救助。「我的個性真的不是很溫柔那種,可是那天不知道為什麼我就抱著她,明明自己也很冷,但我就把外套脫掉。」因為她知道,在落難移工的情緒光譜中,左邊是疲倦,右邊是焦躁,而她們的盡頭都是孤獨。

而移工在Amanda安撫下,逐漸卸下防備,同意隨她離開,救援暫時成功。

培力工會組織 從被救援到自立

從群眾開始救援移工的2014年起,曾受過幫助的移工都會在臉書社團向他人介紹群眾可以提供的協助和救援等服務,也因此群眾每天都有來自全台灣各地接不完的案件。

但群眾不過是只有20人的救援組織,面對人手短缺,讓杜光宇備感艱辛。若救援僅止於救援,以協會的人力與資源限制,救援永遠沒有結束的一天。於是,群眾決定培力移工組成工會,試圖藉此不只治標更治本,讓群眾的資源可以更集中在最需要救援的移工上。


對人生地不熟的移工,不確定向警察、護士、社工求助是否能得到幫助,害怕求助後反而遭到雇主威脅。 圖/游昌儒攝
  
「如果移工知道自己權益在哪裡,他們才比較懂得去保護自己的權益。」杜光宇說道。培力至今,群眾已協助移工成立兩個不分國籍的工會,包含看護與產業工。一方面積極培育移工擔任幹部、學習跑簡易行政流程;另一方面,透過移工間相互廣傳,凝聚四散移工。他也提及,「我們會訓練幹部寫申訴書,並獨立接受會員的申訴。」從等待救援到自立爭取,逐步建構移工權益。

事實上,協助移工成立工會,來自杜光宇對移工的觀察。

某次,他聽聞桃園的泰國移工集體罷工。原以為發生勞資糾紛,四處打探下才得知導火線起因於文化差異:「他們本來早上吃稀飯嘛,改成麵包,然後就罷工。」這讓杜光宇驚覺,移工是台灣工廠的主力,文化上與台灣相差甚遠,關注面向不同卻未組織自己的工會,這也加深他推動移工籌組工會的決心。

盼重症移工獲照護 群眾向大眾募款

只不過,群眾這樣的助人組織,卻也曾因缺乏資源而一度被迫停止營運。原來,群眾救援工作支出依賴政府補助和零星捐款,但這些總是無法支應龐大救援開銷:舉凡移工的醫療費、生活費、庇護所租金等,加總起來超出協會負荷。群眾曾一度負債十幾萬,差點被迫停止營運。
 
群眾每年支出中,又以安置受困移工費用最高。這是因為移工尚未找到新雇主前,都會持續待在庇護中心等待轉換。在此期間,群眾會協助移工向勞動部申請每日500元的食宿補助金。然而,只有取得醫院所開的重大傷病證明,才能領到補助。對於身負病症的移工來說,這筆金錢遠遠不足。供應其日常所需早已入不敷出,更別提需要休養卻無法取得醫院證明的移工。


根據勞動部規定,在正常情況下,來台工作至少一年的移工轉換雇主時間不得超過兩個月。若工作時間少於一年者則可延至四個月。在此期間,若未完成轉換則強制離境。 圖/林雨翾製
  
面臨病痛纏身,有些人負擔不起醫藥費、有些人需要看護照顧、有些人甚至無法承擔前往醫院看病的車資。群眾默默扛起這些支出,只期望移工們早日康復。

「很多時候我們雖然知道不是重大傷病,但不符資格沒辦法申請,也沒辦法工作。像是懷孕移工,他們就沒有資格申請。」鄭珍真無奈道。近年群眾安置懷孕與重症患者人數增長,其需求與一般受困移工相異,需要受到更專業的照護。鄭珍真語帶期盼地說:「群眾如果將來有能力、有資金的話,我們可以成立一個移工重症中心,有專業照護人員照顧他們。」

政府補助不足,協會開銷持續擴大,群眾於是轉向大眾募款。

2020年,群眾募得295萬元,全用於重症移工的緊急安置。其中,救援人力支出占53.4%、傷病移工的醫療費占26.2%、重症移工的照護支出占8.6%、健保費占7.5%、來往醫院和協調會的交通費占4.3%。

「我們沒有那麼大的財力,但募款讓我們開始跟這個社會做溝通,如果沒有募款,永遠沒有辦法知道人家在想什麼。」杜光宇說,募款時得到許多移工與大眾的支持,使他走在移工救援路上更加堅定。

每年救援超過200位移工的群眾,不僅揭開在台移工人權低落,也提醒著漫長修復之路不能只靠前線救援,更需要大眾持續關注與支持。否則在台灣看不見的角落中,一個又一個血淚移工的悲劇,恐怕將繼續輪迴下去。
 

back to top
回首頁 政治大學 網站導覽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