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漢堡選單漢堡選單漢堡選單

圖文專題

首頁 / 助理作品 / 圖文專題
::: :::
日期:2024-07-02

曾經是鶯歌工商投手的吳振華曾經是鶯歌工商投手的吳振華,高中時受到輔導老師的幫助,選擇了與同儕與眾不同的路。上大學後也開始在運動專欄撰寫文章,希望能幫助迷惘的學生運動員。(圖:吳振華提供)


【記者賴映帆、陳樂怡綜合報導】  一年前,黃祈哲斷然放棄努力了10年的棒球生涯後,突然發現,眼前除了棒球,似乎就沒有別的職涯選擇。甚至,棒球給他的選擇也不多。

目前就讀於台北市立大學球類運動學系學士班棒球組大三的黃祈哲,高中時拿過棒球聯賽鋁棒組投手獎。和所有的球員一樣,曾經做著職業選手的夢的他,卻因傷而錯過選秀機會,只能看著同學一個個踏上職業舞台,最終在大二時正式放棄棒球運動員生涯。

「以後應該會往體育方面吧,就是當個教練或去帶社區棒球隊。」在棒球場上打滾10餘年,即使在高中時就對是否有要繼續打球感到遲疑,然而從迷茫到真的放棄的過程,花費將近五年,距離大四畢業只剩下兩年可以思索生涯。目前,他對未來的想像,仍在球場上。「去其他領域應該不太可能吧。」

運動場上,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為了那一秒的勝利,運動員得付出無數的青春歲月。若是能夠將那些投入在運動中的努力,轉換成站上職業殿堂的勝利,肯定是再好不過,但不是每個人都能圓夢。

「國高中階段這麼多體保生,真的能夠打上去的就那幾個,」擔任國立台北商業大學籃球隊教練的蔡宗儒,在連甲級球員都夢寐以求的SBL(超級職業籃球聯賽)場上,成為少數脫穎而出的乙組球員。從求學到職涯,他看過很多體保生的掙扎與無奈,「其他我覺得基本上都像是陪葬。」

根據教育部體育署110學年度統計資料,台灣設有體育班的國中數量達384校,但設有體育班的高中僅有151校,約為國中體育班數量的0.39倍。而在大專以上學校,體育相關科系則更為稀少。

這意味著,在每一個升學階段,都有一定數量的學生必須離開體育這條路。

「以棒球為例,真正能打到職業球隊的球員,那一整屆(三百多人)可能不到15個。」曾就讀鶯歌工商的前棒球員吳振華觀察。他在大學時毅然決然放棄棒球,轉進成為心理系學生,他就曾待過超過十年的體育環境,分享了自己的觀察。

運動員多半自國小階段投入運動專項,若沒有其他的外界因素,自然而然地對生涯的認知會僅侷限在運動之中,一旦在高度競爭的環境中被淘汰,往往難以找到其他的生涯選擇。

儘管這是競技世界裡必然的試煉,但離開光彩奪目的賽場之後,沒有資源或支持網路的他們,對於人生重心更為迷茫。

正職教練就業市場競爭激烈 藍領體力活成無奈選項

像黃祈哲一樣,多數運動員在離開運動生涯後,職業規劃往往都以擔任教練為主要選擇。

然而,正職教練的就業市場十分競爭。「可能一個學校只有三個教練名額 ,要爬到教練那個位置,也需要十幾、二十年的時間。」吳振華觀察,多數教練都會在一個
球隊待到超過六十五歲以後才退休,因此人員流動率很低,在短時間內根本沒有新職缺開出。

搶不到正職教練缺額時,找不到其他選擇的退役球員,只好選擇帶社區球隊,賺取收入。與吳振華同為運動員的學長學弟多半就是如此。不過社區棒球隊假日工作,且薪水也不高,只能當作兼差。

一旦沒能成為正職教練,很多人就會選擇搬貨、物流等藍領工作。

「很可惜,」他無奈。「 (這是)因為小時候沒有學到什麼特別的學術知識或者技能。」

蔡宗儒觀察,這是因為教育現場過早要學生做選擇。「現在的風氣好像你在讀體育班的過程中就沒辦法學習,升學班也是一樣,好像你就得專心讀書沒辦法打球一
樣,讓生涯選擇太過狹隘。」

蔡宗儒從去年接手台北商業大學籃球隊開始,便會定期幫學生舉辦讀書會,透過個案討論,帶領學生討論球隊管理以及理財規劃等題目,希望培養學生在體育領域以外的邏輯思考以及解決問題能力。

曾經在一次讀書會上,台上老師詢問台下學生是否分辨得出「PDF」以及「Word」的差別, 發現超過一半以上的學生沒有答案,顯現體育班學生容易忽略運動領域以外的知識。  

曾在多所學校籃球隊執教的蔡宗儒曾在多所學校籃球隊執教的蔡宗儒,有感於運動員經常過度專注在體育領域,為了避免學生在其他方面失能,他積極安排學生藉由參與講座、讀書會等方式,能夠擁有除了運動以外的學習。(圖:蔡宗儒提供)

訓練時間愈拉愈長,課業只能應付了事?

我國目前協助運動員往大學以上專業學習的升學的管道主要有三種(見表1),其中,運動績優的升學方式,可以選擇運動以外的領域,是我國目前協助運動員轉換跑道的主要方式。不過各大學所開設的名額並不多,必須要參考學科成績,與一同申請的運動員共同競爭這些名額,因此對學科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升學方式概述資料來源:大學問網站 /表1:陳樂怡製作

曾經就讀北一女中的陳品諾,一路以體保生身份升學,憑藉運動績優錄取台大經濟系,目前大二。

家人從她開始打籃球起,就約定必須維持課業水準。國中時,她便意識到女子籃球在台灣的發展有限,很難打到職業殿堂,便以北一女中為目標升學。「我覺得除了打球以外,還可以(在北一女)學到其他東西。」

在他就讀期間,北一女中曾拿下高中甲級聯賽亞軍。她觀察,相較於其他參加高中甲級籃球聯賽的球隊,北一女中籃球隊的訓練時長沒有比較少,但學校更要求課業。「其他學校可能會花更多精力在訓練上,忽略課業,相較之下,他們對未來的選擇會比較少。」

根據《高級中等以下學校體育班設立辦法》,體育班訓練時數以每日至多三小時為原則,避免過量訓練。然而,實際上很容易受限於各種因素,有不同的調整,經常超過法定訓練時數。

以吳振華國中時的經歷,因為棒球隊要跟其他學校共用球場,訓練時間不定。也往往會因為比賽日程逼近拉長訓練時間,更常見的是因為去外縣市比賽,長時間缺席課堂,長久以來,更加跟不上課業。

而儘管辦法中也有規範體育班學生,若是課業成績未達基準者不得參賽的標準,不過真正在落實時,往往會因為進度與一般學生差距過多,遇到學校與任課教師讓學生應付了事的問題。


現今對體育生的教學更是缺乏適性揚才的想法。 「現在教育體制是用一般生的課程去給體育班,但很多(學生)只是在應付課業。」蔡宗儒說。

  國立政治大學雄鷹男子籃球隊圖說:國立政治大學近年來成立雄鷹男子籃球隊,是公開一級大專籃球聯賽常勝軍,球員幾乎是體保生,以運動績優方式入學。圖: 雄鷹球員游艾喆提供

運動員的生涯發展,該從何時談起?

吳振華認為,很多運動員對學科缺乏興趣,只透過強制要求上課時數不可行,比起抽象性的課程,運動員可能需要實作課程,更能激發學習興趣。 

長期投入在運動員生涯發展研究的國立台灣大學體育室教授呂宛蓁分析,特別是高中階段,因為運動競賽成績與升學息息相關,體育班的老師與教練難有餘裕引導學生思考未來方向。

然而,12至18歲正是青少年建立自我認同的時期,更需要引導學生運動員探索不同生涯發展可能,避免被「我只擅長運動,所以只能就讀體育運動相關科系」的想法侷限。

吳振華也認為,國、高中是運動員思考生涯時間點。

目前擔任職業棒球隊情蒐工作的吳振華,在高中時期透過學校的定期諮商,對輔導老師傾聽並排解運動員壓力的方式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升大學時透過運動績優的方式選擇了心理系就讀。

儘管學科上剛開始不適應,但老師鼓勵他可以多運用運動背景,後續更因為這樣的獨特經歷,讓他能快速應徵進職業球團,走出和同儕不一樣的路。

體育不應該是唯一,從球場到更廣闊的天空

根據教育部體育署所訂定的體育班課程實施規範之理念,促進生涯發展也是目標之一。然而,在現實中,多數運動員卻沒有相對應明確的規劃。

蔡宗儒認為,這是因為許多運動員太專注在體育。然而,一但過度投入,運動就變成他們的擋箭牌,逃避思考其他職涯選項。

呂宛蓁也提到,體育班學生對未來職涯視角相當侷限,通常需要借助大學時就讀其他科系的運動員學長姐的經驗,來勾勒未來職涯藍圖,在面臨生涯選擇時才會更勇於嘗試。

沒有人能在十幾歲的年紀就確定終身,而是在不斷的成長、變動的過程中,去了解與認識所有可能性。在運動員衝刺的過程中,很容易只把目光放在眼前幾公尺,但
社會風氣與教育制度,應該要更加完善的去引領運動員,探索到球場外更廣闊的天空。

back to top
回首頁 政治大學 網站導覽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