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家安、陳子萱、蔡佩珊、郭玟欣新北報導】輕度自閉症患者郭路德心無旁鶩地盯著咖啡壺,細心地調配咖啡粉比例,小心不讓任何一粒落在濾紙外。郭路德是輕度自閉症患者,雖然和客人互動時有些慌張,但手沖咖啡所有困難的技巧都難不倒他。
「他的夢想,就是想要煮一杯咖啡給客人喝。」希望共好發展協會理事長呂蓮華表示, 對泡咖啡充滿熱誠的郭路德,曾在知名連鎖咖啡店工作,卻只能擔任清潔工作長達六年。郭路德指出,在連鎖咖啡店工作的後期,被禁止和客人接觸。呂蓮華感嘆,郭路德只因為和客人推銷優惠方案就被公司記點,最後甚至被開除。
只因為不善溝通,就被迫放下夢想、拿起掃把。何曾想過這些夢想的碎片,也能透過適當的輔導修補起來。其實早在民國九十六年,政府就頒布了《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規定年滿十五歲以上,且有就業意願的身心障礙者,可以向政府與民間團體申請就業協助。
新店職業重建中心莊惠清主任分析,不同障別需要不同的就業支持。例如:認知能力較弱的智能障礙者,需要以更容易解讀的概念和他們溝通;自閉症患者需要職場人際關係的協助。
聽障者用手寫板和應用軟體與同事溝通,肢體障礙者在電動輪椅的輔助下,往返家中和工作地點。這些都是職業重建中心,為各障別族群量身提供的協助。
新店職業重建中心李中強組長認為,要徹底了解身心障礙者生理、心理、社會、家庭上的需求,才能幫助他們媒合適合的資源。
即使就業協助機構,針對個別身心障礙做了完善的輔導,但這樣的成果真的能複製到職場嗎?
左手小心翼翼地拿著火車模型,右手用力地比出數字,認真的解釋京急線600和2100的差別。重度自閉症患者李冠毅,在進入肯納協會工作以前,曾在台灣銀行做整理資料的工作,也曾在夢想工坊包裝禮盒。
李冠毅對大眾交通工具情有獨鍾,雖然記得每一班到公司的公車路線,從來不會迷路,但他卻在職場複雜的人際互動中迷失了方向。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復健諮商研究所退休副教授邱滿艷表示,雇主聘請精神障礙者和自閉症患者須花費更多心力,精障和自閉症患者突如其來的動作,也造成患者更難適應職場。因此雇主更傾向雇用輕度肢體障礙者,多於其他障別。
現行法律要求企業錄取一定人數的身心障礙者,公司中的身心障礙員工不能低於百分之一。但卻不限制身心障礙的類別,導致企業傾向選擇心智正常但肢體有障礙的員工。有些企業甚至寧願繳付罰金,也不雇用身心障礙者。
「他整個人就毀掉了。」李冠毅父親李顥軒傷心地表示,當初想讓李冠毅進入銀行,有個可以安身立命的工作,卻在工作過程中遭主管刻意刁難,身心受創下只能黯然離開職場。
政府為身心障礙人士舉辦的身心障礙特考,也有類似的狀況。不論考生的身心障礙種類為何,面對的試題都是同一份,對心智障礙的考生尤其不利。
「智障者考得上嗎?」邱滿艶認為,身障特考不分障別的制度,對認知障礙者不公平。中華民國身心障礙者聯盟理事李琢嵩補充,除了認知功能障礙,頸椎以下癱瘓者和視覺障礙者,也難以進入職場。李琢嵩認為,政府應該針對這些族群,訂定配套措施,解決就業的燃眉之急。
心智障礙與肢體障礙都有各自的難處,在先天遺憾前,沒有人該被忽視,制度的不平衡並不意味著,何種身心障礙應該獲得更多的資源,而是應該對症下藥。
李琢嵩認為,面對不同障礙者的就業需求,必須改善身心障礙者整體的就業環境,並了解障礙者的需求,才能做最合適的安排。
在人生的起跑點上,身心障礙族群面臨更多的考驗,但他們仍然努力向前奔跑,而這個社會是否有更大的包容力,讓願意自食其力的他們,擁有正常的職場生活,甚至進一步追逐夢想,還需要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