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漢堡選單漢堡選單漢堡選單

文字報導

首頁 / 事事報 / 文字報導
::: :::
日期:2023-12-22

【記者鄭孟佳綜合報導】位於新北市樹林區的中華鯨豚協會,為確實執行海龜野放前的訓練、落實完整復健機制所建的「大圓池維生系統」於本月落成,未來可作為野放海龜前的模擬環境,也可提供小型活體鯨豚救援使用。原先負責台灣北部海龜救傷的海洋大學海洋生態暨保育研究室(以下稱海大海龜實驗室),今年1月因故宣布不再承接任何相關計畫,中華鯨豚協會如今變為彰化到宜蘭唯一的鯨豚海龜綜合救傷中心。

中華鯨豚協會新建的「大圓池維生系統」可以提供不同作用,未來啟用可作為野放海龜前的模擬環境,也可提供小型活體鯨豚救援使用。圖/鄭孟佳攝

根據海洋保育署(以下稱海保署)資料,台灣一年約有140至160隻以上的鯨豚擱淺通報案,而海龜擱淺通報案最高一年曾多達359隻,位置分布全台各地。負責現場救援的據點分別為中華鯨豚協會、成大海洋生物及鯨豚研究中心(以下稱成大鯨豚中心)、屏東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然而協會負責的範圍從北台灣最遠到花蓮,協會擱淺處理專員郭祥廈指出,救援活體鯨豚或海龜時,必須快速送到適合的地方,不過北部皆由協會負責是很弔詭的事情,例如從彰化送到北部據點可能要花上三個小時,「對於海豚來說,這壓力是很大的。」

救援過程中需要的人力包含現場志工、獸醫等,郭祥廈說:「我們的獸醫師好可憐,每個禮拜六、禮拜天都必須過來。」如果需要任何的醫療行為,醫師就不能休息。此外,因為人手確實不夠,擱淺現場以及照顧鯨豚必須倚賴志工協助。然而照顧海豚其實是很專業的事情,到場的志工是否已接受完整訓練、訓練後是否有足夠的實戰經驗都是變數。人力拮据的困境同樣也發生在成大鯨豚中心,中心主任王浩文表示,志工或學生並非固定人力,若鯨豚狀況較不嚴重,可能只需24小時輪流紀錄即可。但若情況緊急,人力消耗就會比較嚴重,「譬如說之前有24小時都要扶著它,可能要3天5天,最長甚至扶了40幾天。因為不扶它就沉下去,沉下去嗆水就死掉或者後續感染很嚴重。」

中華鯨豚協會的人力大多仰賴志工,負責協助擱淺現場及後續的照顧。圖為今年九月於八里紅海灘擱淺的小抹香鯨。圖/中華鯨豚協會提供

不過人力與財力兩者難以兼顧,海龜實驗室負責人程一駿說明,過去實驗室可以直接獲得中央單位全數經費支援。但在經費轉由地方政府分配後,雖然經費總額不變,但需照各地方政府的預算規劃及規定走,導致實驗室收到的錢與以往產生不小的落差,需要自己墊錢才能維持正常運作,「後來沒辦法做事,因為這些錢根本養不起一個助理。」同時海龜的醫療花費高昂,程一駿透露,曾經有一隻海龜花了三十萬依然沒有救活,「我這輩子從沒有做過核磁共振,那隻龜就花了我三次。」照顧海洋動物要有缸子,要注意排水性、水質和食物等面向,電費、水費和維修費用也都不便宜。

郭祥廈表示,協會救援的綠蠵龜小鯨,只要有人走近池組就會「人來瘋」浮上水面,好奇地探頭。圖/鄭孟佳攝

王浩文提出,期望在不久的將來立法院或者主計單位可以成立緊急救助金。他表示,若發生巨大事件,如2020年有藍鯨擱淺上岸,光基本解剖到處理成標本展示,就花了400多萬;2018至2020連續三年在高雄附近,有小虎鯨的集體擱淺事件,所花費的財力人力根本不是一隻擱淺案例可以比擬。假如政府有預備金的概念,當巨大事件發生時,就可以在合法狀況下,用比較快速的行政流程申請緊急救助金,同時也不會被編列預算的壓力綁架。而郭祥廈也表示,一直以來人類對於堤防內、外的動物有不同程度的認知和關注,希望協會能打破同溫層,將海洋保育的觀念帶進更多人心中。

back to top
回首頁 政治大學 網站導覽 English